相機專用充電鋰電池, 充飽電力後,為什麼兩週後再使用就沒電了?
為什麼一般一次性電池就不會有這種情形呢?
新買的相機電池為什麼都是沒電的?
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電池特性
電池的種類
一次性電池常見的有碳鋅電池及鹼性電池等,因無法再充電,所以不會有電池老化問題,只需考慮電池本身自放電率,碳鋅電池平均電壓1.5V,鹼性電池空載電壓可接近1.65V,終止電壓0.9~1.0V。一般標示電池有效期限是根據自放電率計算,滿電情況下,一般碳鋅電池3年,鹼性電池10年(第一年 5%/年,第二年之後 2%/年)。所以如果需要穩定大電流,建議使用鹼性電池,例如:Brinno TLC2020。
二次性電池普遍的有鎳鎘(NiCd)、鎳氫(NiMH)、鋰離子(Li-ion)電池。鎳鎘(NiCd) 電池有較強烈的記憶效應,容量較低,含有毒物質,對環境有害,現已被淘汰, 鎳氫(NiMH) 電池輕微的記憶效應,可充放電循環使用數百至二千次,而且能在低溫下使用(-20℃),同時可取代絕大部份鹼性電池的用途, 鋰離子電池標準電壓約3.6V、3.7V,容量大、無記憶效應。
本篇我們針對相機電池常使用的”Li-ion 鋰離子可充電電池”進行分享:
鋰離子電池特性
” 鋰離子電池”沒有標示有效期限,但有充放電次數限制,會因持續使用電池老化,循環壽命一般而言是500次充放電循環後,完全充電的電池容量約會下降10% ~ 20%,質量好的下降幅度較低,而一般質量好的鋰離子電池,內阻非常小,最大放電電流很大,可以用此標準來判斷。
電池自放電(Self-Discharge)
電池自放電是指電池處於開路擱置時,其容量自發損耗的現象,也稱為荷電保持能力。自放電可分為兩種 :可逆自放電和不可逆自放電。損失容量可逆,並得到補償,是可逆自放電,原理跟電池正常放電反應相似。損失容量無法得到補償,是不可逆自放電,其主因為電池內部發生不可逆反應,包括正極/負極與電解液反應、電解液自帶雜質引起的反應,以及製成中攜帶雜質造成的微短路等。
正極材料、負極材料、電解液或雜質對負極表面的腐蝕、存儲溫度、製造過程中不當的處理都會造成自放電的增加。所有種類電池自放電都會隨著溫度上升而增加。自放電基本上並非製造上瑕疵,而是電池本身特性。通常電池溫度每增加10°C,自放電率即倍增。鋰離子電池每個月自放電量約為1~2%,而各類鎳系電池則為每月10 ~ 15%自放電量。
新買的相機電池總是電量很低
鋰離子電池的電壓範圍是3.0到4.2V,額定電壓爲3.7V。相機電池為兩顆鋰離子電池串接,為了能直接使用,已充分激活鋰離子電池,出廠為半電狀態,一般在3.7V、3.8V,約在60%左右,再加上出廠後運輸到販賣至消費者這手中,可能都超過半年以上,半電出廠加上電池自放電,才會有這種剛買的鋰電池都是低電量的現象。
下次去買相機電池時,相信大家也不會因為上述這些現象, 誤會相機電池的品質了!!但想要相機電池耐用且電量充足,除了挑選品質良好的產品,還要有正確良好的使用習慣,這些就留著下次再分享了。